前言:憋了三天,终于憋出一篇还像文章的文章。说实话,偶不是和尚,写这样的文章纯属赶鸭子上架。倘有触犯佛理之处,业报降临,休要报应到偶——朗朗乾坤,冤有头,债有主,须知正凶是胭脂刀,帮凶是451。
佛法与围棋
古书有云:红花白藕青莲叶,三教原本是一家。论起纲常,儒佛道各有神明——儒之孔孟、佛之如来、道之三清,各有来处,各不同源,如何能融为一家?推想个中道理,理起来千头万绪,还颇有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之功效。然而借物相喻,莫不同江河之归海,化物之归尘?换言之,道虽不同,理却相同,万流归宗,理之当然也。
既三教可相融,则佛法与棋道亦可比析。
有道是佛法无边。棋虽小道,含义却也颇深。
佛曰无相——就理彰名,理绝众相。看围棋棋子,虽有黑白之分,却无图纹之差;虽有前后之别,却无造型之异;虽有玉石之质,却无棱角之锐。棋子的本质圆滑光洁,外形了无挂碍,颇合佛家无相之意。观围棋棋盘,虽尺许方圆,纵横19路而无东西南北朝向之分,亦有无相之味。棋盘九星,三三分布。三三为九,合佛家之奥义。三三行满,九九归真,历劫圆满,可达无相之禅境。故棋有无相。
佛曰无常。世间万物,运行有常。然万物无不朽,流水有荣枯、星辰有明暗,盛衰兴亡更替永无止息,此谓无常。棋道正是千变万化。俗话云: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棋无常态。棋之道在于变,尽管千百年对局者无数,却不曾有重局。每一局,落子何处,应手何处,并无常定。虽有定式,不过一时之佳手,若棋局变幻,佳手可变劣招,故定式不是常势。精于棋道者,深明此理,无不时时求变,以求到达心中有常、出手无常,或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。故棋乃无常。
佛曰因果。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,因果的转换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,也是佛家教义的核心之一。棋道亦符合因果。对弈之时,着子之招太弱只可自守,太强则招致反击,故局面广阔需拆远,深入敌境需自固。棋诀言:入界宜缓,二子头必扳,三子头可扳,皆审时度势,因果使然。劫乃最玄妙。打劫之时,多一枚劫才可胜,少一枚劫才可败,此等局面多不胜数。然劫才何来?行棋之时,多留余地,让人一步,则种得善因,多得劫才;反之,处处逼人,不留余地,则种得恶因,难免劫才不足。故棋之胜败,因果也。
佛曰涅槃。超脱生死,无生无死,谓之涅槃。涅槃之境至高无上,唯神佛可达之。然而棋局也有涅槃。一局棋,处处演生死,招招现劫杀,你争我夺,寸土不让,仿佛刹那间就会演变成血流成河的局面。然而棋局变化到头,悠忽之间成为你提我一劫,我提你另一劫,数劫连环,循环往复的局面。一局棋,变成无生无死,超脱生死的局势,不可不谓之涅槃。或者是偶然,然而无论如何,弈出这样棋局的对弈者,从棋艺到思想的境界,想必都会有某种特别的飞跃吧?故棋之道有涅槃。
所以,综上所述,棋道与佛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或者可以说,棋道的玄妙,亦是佛法在人间的一种缩影?故先哲曰:围棋之道,大道无疆。
后记:虽说是扯谈,然而围棋与佛法的联系究竟还是剪不断,理还乱。到底关系多少,还要贤者(闲者)们大力挖掘。必然肯定的是,种善因,得善果,善恶到头终有报。如同这次的新弈杯活动,无论如何,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尽了心力,相信业果总有一天会到来。咳咳,几杯酒下肚,迷迷茫茫之中仿佛听见,五百阿罗,诸天星象传颂——
南无土匪刘天竹菩萨
南无木狐胭脂刀菩萨
南无四无一处菩萨
……
乘祥云一朵,去归极乐。
全文完。